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通用汽車】重奪北美汽車業「一哥」寶座的美國企業 其債券回報率吸引

主要特點: 通用汽車銷售狀況受晶片短缺問題困擾,2021年北美地區市場份額首度被豐田超過。不過隨着晶片短缺及供應鏈問題得到緩解,公司今年第三季度業績迎來強勁反彈。 養老金問題曾導致公司陷入困境,重組後的通用汽車,將養老金負債規模壓低至健康水平,而且當前信貸狀況整體不俗。 相比同儕福特汽車,通用汽車信貸質素更佳,且債券回報率更高。2025年到期債券收益率約5.1%,在美國投資級別企業債券中具有相當高的吸引力。 對於想要投資美國企業債券的投資者而言, 通用汽車收益率水平較高,其 債券吸引程度不俗。 公司背景 通用汽車成立於1908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公司之一。 公司長期為美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市場份額最高時超過60% 。 不過,由於債務及養老金開支龐大,再加上 全球金融危機 帶來的負面影響,通用汽車在2009年申請破產。 公司隨後進行了重組,精簡部分業務並降低養老金負擔。新通用汽車逐步擺脫困境,並於2010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股份代號GM. US,截至2022年12月15日,公司的市值約530億美元(下同)。 目前公司核心業務為 汽車製造 ,旗下擁有多款耳熟能詳的品牌,如雪佛蘭(Chevrolet)、佳特力(Cadillac)、別克(Buick),以及GMC。除此之外, 通用汽車另一核心業務為汽車金融,涉及汽車貸款、汽車租賃及 保險 等綜合金融業務 。 晶片短缺及供應鏈問題緩解  公司業績強勁反彈 通用汽車2019年汽車銷量達321.4萬輛(不包括與中國合資聯營公司部分),並且在北美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達到15.9%。但 公司汽車銷量卻在2020年及2021年接連下降,2021年銷量較2019年下滑超過28%,在北美地區的市佔率亦下降至13.9% ,而且史上首次被豐田汽車超過。 銷售狀況不佳主要由 晶片短缺 及供應鏈問題所致。一方面, 疫情爆發後,晶片製造商將產能主要分配至利潤空間更高的消費電子製造 ,如手機、 平板電腦 ,令汽車晶片供應出現較大缺口。另一方面, 疫情給汽車上游產業帶來一定衝擊,原材料供應問題持續存在 。綜合作用下,通用汽車的產能不足,最終業績承壓,公司收入從2019年的1,372.4億元下降至2021年1,270.0億元,疫情期間的整體表現未算太好。 但隨着晶片短缺及供應鏈問題得到緩解, 通用汽車今年第三季度業績強勁反彈,汽車銷售5...

【2023年投資展望】有哪些投資主題值得我們留意?

2022年環球經濟波動,從年初的戰事,到通脹飆升,再到全球央行激進緊縮,對環球風險資產都帶來重大動盪。在三重重壓下,加上嚴厲封控,中國經濟增長失速下滑,亦拖累新興市場以至全球經濟。展望2023年,環球經濟、股市、債市、商品以至匯市將如何發展?筆者對明年展望歸納了以下十大主題,希望從中為投資者帶來方向。 環球經濟衰退無可避免 更高的通脹和利率維持在更長時間 從重股輕債到股債中性 投資級別債券>高收益債券、短存續期債券>長債 價值股跑贏增長股 成熟市場較新興市場吸引 對中國股市維持審慎 輔助型組合的策略部署 下一個十年屬於印度股市 美元將於2023年見頂 1.   環球經濟衰退無可避免 在 孳息曲線倒掛、高通脹、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央行不惜一切代價對抗通脹,環球經濟正處於衰退邊緣 。強韌的就業市場意味聯儲局在緊縮進程並無退路。目前的加息週期是 1988年以來最激進,而 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應存在滯後,央行有機會過份過縮而過分打擊需求,造成 衰退 。 面對通脹率升至多年高位,除了聯儲局外,環球其他主要央行同樣進行緊縮,今年來的主要央行累計加息幅度是過去 50年以來最大。 受通脹打擊,消費者和商業情緒雙雙受創,而央行同步收水更不利於本已脆弱的經濟 。 事實上,作為重要的經濟指標, 不少國家的 製造業 PMI 已早已跌至收縮區間,意味整體經濟處於下行趨勢 。除了美國,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歐元區和中國現不濟,增加了經濟衰退風險。預計經濟下行將會導致企業邊際利潤受壓,進而造成盈利負增長,使股市潛在升幅受壓。 儘管經濟衰退無可避免,由於企業和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健康,情況應不會如 2008年金融海嘯 般嚴重 。 2.  更高的通脹和利率維持在更長時間 本輪通脹是一個 結構性轉變,意味長達數十年的低通脹環境經已結束。世界正在步入新常態,未來十年可能會出現商品和勞動力短缺 。上游 石油 和天然氣過去的投資不足造成未來幾年能源供應緊張問題,而各國向綠色能源轉型亦會導致綠色金屬需求增加, 加劇長期通脹。氣候變化亦會影響農作物產量,使其成為食品通脹的長期驅動因素 。 勞動力短缺可謂當前通脹中最大難題。職位空缺支撐工資的大幅提升,預料工資增長仍會維持在較快水平,直至勞動市場供應趕上需求 。即使全球經濟衰退,也可能無法令通脹回落至以往較低水平(如 2% )。 按照以往經驗, 一旦成熟市場通脹率...

亞洲股票和新興股票市場強勢反彈 後市何去何從?

由10月24日的年內低位計,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一度反彈22%和16.8%(截至12月5日)。強勢反彈,反而提供一個有利環境讓我們作出觀點上的改變。鑑於風險上升,加上潛在升幅不吸引,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市場和新興 股票 市場的吸引力都有所下降。本文將會解釋兩個市場評級下調的主要原因,以及投資者如何重新配置其投資組合。 對 新興市場 而言,今年絕對是極具挑戰的一年。當中, 代表亞洲股票的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年初至今已經下跌了近20% (截至2022年11月30日)。雖然筆者今年大部分時間一直看好亞洲(日本除外)和新興市場股票,但由於筆者 對中港股市的觀點有變 ,有需要重新評估這兩個區域型市場的投資價值。 由 10 月 24 日的年內低位計, MSCI 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和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一度反彈 22% 和 16.8% (截至 12 月 5 日)。強勢反彈,反而提供一個有利環境讓我們作出觀點上的改變。鑑於風險上升,加上潛在升幅不吸引, 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市場和 新興 股票 市場對筆者的吸引力都有所下降 。本文將會解釋兩個市場評級下調的主要原因,以及投資者如何重新配置其投資組合。 對中國股市看法轉為負面  為亞洲和新興市場評級下調的主因 由於 中國股市佔亞洲和新興市場較大比重(是 MSCI 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和 MSCI 新興市場指數最大權重市場),筆者 對中港股市看法的轉變 ,直接促成今次對兩個區域型市場評級下調的主因 。 筆者近年一直看好中國和香港市場,但過去兩年, 中國出現內在和外在的結構性因素轉變 ,筆者也不得不重新審視此觀點。在 2020 年 11 月,螞蟻集團的世紀上市計劃被叫停;到 2021 年 7 月的教培行業整改,然後到 互聯網巨頭 的整頓和規範;再到 2021 年 9 月出台 內房 融資的「三條紅線」; 投資者已感受到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商」環境有變 。 近年來, 中央政府更重視國有企業之間的兼併,一些國有大型企業也在近期成立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確保 「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國有企業的作用越來越大,這意味着民營企業的空間愈來愈小。 這個結構性轉變對中國經濟帶來兩個明顯影響: 1 )中國經濟可能步入一個低增長期和   2 )民營企業...

【恒基地產】身兼中環地王及新界農地王的香港大型地產發展商

  主要特點 : 恒基近期銷售表現受疫情拖累 , 預料仍能夠錄得約 150 億元至 200 億元的年銷售額。收租業務表現平穩 , 但營運成本增加導致整體盈利下跌 , 但整體基本面仍然穩健。 集團為本港擁有最多農地的發展商 ,將 會是「 北 部都會區」政策下最大的潛在受惠者。旭輝的信貸事件對集團雖有一定影響 , 但集團不一定要為合作伙伴背負債務。 集團具有「天價」拿地的能力,且資金成本偏低,再融資空間較大,整體信貸風險偏低。因此,投資者可考慮集團的中短年期債券,這些債券的淨到期收益率達到5.0%,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恒基兆業地產 ( 下稱「恒基」 ) 於 1973 年成立 , 為香港大型地產發展商之一。集團於港交所上市 ( 股份代號 : 12.HK ), 目前市值約 1,137 億港元 ( 下同 ) 。 集團的主要業務為物業發展、物業投資、酒店業務和 基建工程 ,以及通過持有聯營公司香港中華煤氣(股份代號:3.HK)(下稱「中華煤氣」)和恒基發展(股份代號:97.HK)間接從事燃氣供應及百貨公司業務 。集團亦持有部分上市公司股權。 近期受疫情拖 累  料 仍 錄得約 150 億元至 200 億元的年銷售額 2022 上半年 , 恒基的權益合約銷 售 額為 99.2 億元 , 按年下跌 28% , 主要受到國內疫情及封控措施而拖累 ( 內地的權益合約銷 售 額按年大跌 36%   至 38.1 億元 ),以 及 本港第五波疫情爆發而影 響 銷 售 表現 。 另外 , 集團 以 往銷 售 表現均較為波動 , 皆因新項目的開售時間點較為浮動 , 大型項目的銷 售 集中於某段時期。不過 , 預料集團仍能夠錄得每年約 150 億元至 200 億元的權益合約銷 售 額 , 為業 績 提供支 持 。 整體基本面仍然穩健 其 他 業 務 方面 , 2022 上半年 , 恒基錄得租金總收入 ( 包 括 合聯營企 業 的應佔部分 ) 約 42.9 億港元 , 按年大致持平 , 其中香港佔收入 75% 、中國內地佔 25% , 表現相當平穩。 中華煤氣的股東應佔純利 ( 剔 除 投 資 物業的公允價 值 變動 ) 按年下跌 20%   至 8.2 億元 , 主要受到 天然氣 價 格 上升而導 致 成本上漲 , 且未能把成本轉嫁予消 費者 。 由於天然氣供應持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