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點:
- 恒基近期銷售表現受疫情拖累,預料仍能夠錄得約150億元至200億元的年銷售額。收租業務表現平穩,但營運成本增加導致整體盈利下跌,但整體基本面仍然穩健。
- 集團為本港擁有最多農地的發展商,將會是「北部都會區」政策下最大的潛在受惠者。旭輝的信貸事件對集團雖有一定影響,但集團不一定要為合作伙伴背負債務。
- 集團具有「天價」拿地的能力,且資金成本偏低,再融資空間較大,整體信貸風險偏低。因此,投資者可考慮集團的中短年期債券,這些債券的淨到期收益率達到5.0%,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恒基兆業地產(下稱「恒基」)於1973年成立,為香港大型地產發展商之一。集團於港交所上市(股份代號:12.HK),目前市值約1,137億港元(下同)。
集團的主要業務為物業發展、物業投資、酒店業務和基建工程,以及通過持有聯營公司香港中華煤氣(股份代號:3.HK)(下稱「中華煤氣」)和恒基發展(股份代號:97.HK)間接從事燃氣供應及百貨公司業務。集團亦持有部分上市公司股權。
近期受疫情拖累 料仍錄得約150億元至200億元的年銷售額
2022上半年,恒基的權益合約銷售額為99.2億元,按年下跌28%,主要受到國內疫情及封控措施而拖累(內地的權益合約銷售額按年大跌36% 至38.1億元),以及本港第五波疫情爆發而影響銷售表現。
另外,集團以往銷售表現均較為波動,皆因新項目的開售時間點較為浮動,大型項目的銷售集中於某段時期。不過,預料集團仍能夠錄得每年約150億元至200億元的權益合約銷售額,為業績提供支持。
整體基本面仍然穩健
其他業務方面,2022上半年,恒基錄得租金總收入(包括合聯營企業的應佔部分)約42.9億港元,按年大致持平,其中香港佔收入75%、中國內地佔25%,表現相當平穩。
中華煤氣的股東應佔純利(剔除投資物業的公允價值變動)按年下跌20% 至8.2億元,主要受到天然氣價格上升而導致成本上漲,且未能把成本轉嫁予消費者。由於天然氣供應持續緊張,目前仍未見有紓緩的跡象,且公司於8月起僅小幅度提高本港的煤氣標準收費約4.4%,料這部分的利潤將會持續受壓。
2022上半年,恒基的營運利潤(不包括合聯營企業的應佔利潤)則按年下跌13% 至35.3億元,主要原因為行政、分銷及推廣開支增加。核心股東應佔純利亦按年大跌34% 至51.4億元,近期營運表現一般,因營運成本增加而導致盈利下跌,但整體基本面仍然穩健。
本港擁有最多農地的發展商 政策下最大潛在受惠者
在《【新世界發展】風格進取的港資地產商 投資或有驚喜》這篇文章中,曾討論有關政府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這策略有助發展商與政府商討加速其農地轉換,補充其土地儲備,有利它們的中長遠發展。
恒基除了擁有樓面面積約1,480萬平方呎的發展中物業及已開售項目可作即時發展或出售外,更重要的是,集團擁有高達4,510萬平方呎的農地,為本港擁有最多農地的發展商,可稱得上是新界的「農地王」,將會是政策下的最大潛在受惠者。
估計恒基現時的可售貨值約為1,780億元至2,070億元,與農地相關的潛在可售貨值更高達22,700億元至40,400億元。以近年集團在本港合約銷售額約100億至150億元的規模估算,這些土儲足夠集團10年甚至20年或以上在港的發展需求。
另外,除了購買土地及申請農地轉換外,集團亦傾向於收購舊樓重建。這種開發模式的特點為慢周轉,且不確定性較高,但勝在於成本上較具彈性,入場門檻亦不高,且可選擇的地點較多,故此集團亦會使用這種方法補充土地儲備。
內地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集團擁有自佔可建樓面面積約1,880萬平方呎,土儲銷售比(以2022上半年內地銷售面積計算)為5.5倍,足夠未來數年的發展需求。
旭輝事件對恒基影響有限
自內房債務危機起,不少發展商缺乏資金營運及興建項目,衍生出一連串的問題。若項目的合作伙伴陷入流動性困境,勢必增加另一方的營運壓力。
眾所周知,恒基在國內的合作伙伴主要為旭輝,其大多數合作開發項目均有旭輝的影子。旭輝在十月期間已出現信託及境外債違約,這或令恒基須投入更多資金於合作項目之中、預售監管資金被收緊、項目開發貸受到影響、項目去化速度較慢、甚至需要併購合作項目。
不過,在旭輝出現債務違約後,旭輝10月份總合約銷售僅按月下跌9.2% 至91億元人民幣,跌幅尚算輕微,其仍有一定的銷售能力。
旭輝亦採取「保內」策略,把資金側重於「保交樓」及償還境內債務(包括銀行貸款、信託貸款及境內債券等)。再者,參考網上流傳的「爛尾樓」停貸潮項目名單,旭輝及恒基的項目並不在其中。
因此,相信恒基與旭輝的合作項目大多數仍能保持正常開發及營運(無論是已售的樓花及未售的待開發項目),恒基不一定要為旭輝背負更多的債務,旭輝事件對恒基影響有限。
具有能力「天價」拿地 賬面槓桿率有所增加
2021年12月初,恒基以「天價」508億元投得中環新海濱三號用地,一度惹來市場憂慮其負債率將會飆升,將增加其營運壓力及利息成本。
不過,這項憂慮未必成立,皆因集團主要透過以母公司提供免息借款的方式(相關的新增貨款約340億元),提供資金進行是次大型土地收購,集團只需承擔小量的利息開支及建築成本,應付起來綽綽有餘。
因此,集團應具備充足的能力以「天價」拿地,不過這的確會導致集團賬面槓桿率有所增加(淨負債率由24% 上升至40%),但仍處於可控水平,而且有36% 的總債務是來自母公司的免息借款,無疑對其營運不會構成很大壓力。
資金成本偏低 再融資空間較大
其他信貸指標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恒基的平均融資成本低至1.5%,其資金成本偏低,而利息覆蓋率回落至5.0倍,但仍處於非常健康的水平。
雖然集團的經調整現金短債比只有0.48倍,短期流動性看似緊張,但若結合其他信貸指標來看,這其實反映出集團對自身的再融資能力有較大的信心,才無需要保留過多閒置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的確,集團大部分短期債務來自銀行貸款,當中銀行貨款獲再融資比例亦偏高,意味着集團的再融資空間較大,整體信貸風險不高。
投資者可考慮恒基的中短年期債券 淨到期收益率達到5.0%
基於恒基的良好信貸質素、擁有龐大的土儲及穩定的收租業務,投資者可考慮其中短年期的債券。目前其2024年港元債或2025年美元債的淨到期收益率均達到5.0%,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與同儕相近年期債券比較,恒基地產的港元債券吸引力略高一點,與恒隆地產相若,但明顯高於新鴻基地產及會德豐。
企業相關風險
加息週期下,恒基的再融資成本將會上升,將會增加利息支出,而且亦影響香港市民的購房意欲,令集團需要減價促銷,或接受較低的去化率。
另外,近期本港樓價有明顯調整,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年初至今已下跌12.8%,這或會令集團的利潤率受壓,以及影響整體樓市氣氛。
再者,旭輝流動性緊張或導致集團須投入更多資金拯救項目,甚至背負更多債務,這或會增加集團的營運及信貸風險。
集團較大部分的債務為銀行貸款,若出現金融系統性風險或行業風險,令銀行貸款的續期或再融資安排受到影響,集團的流動性將會受壓。
目前有約36% 的債務來自大股東李兆基家族的私人公司所支持,若大股東自身財務出現問題,他們可能不再向集團提供更多免息貸款,或收取高額利息,甚至抽貸,這將增加集團的財務壓力。
總結
恒基近期銷售表現受疫情拖累,預料仍能夠錄得約150億元至200億元的年銷售額。收租業務表現平穩,但營運成本增加導致盈利下跌。
集團為本港擁有最多農地的發展商,會是「北部都會區」政策下的最大潛在受惠者。旭輝的信貸事件對集團雖有一定影響,但集團不一定要為合作伙伴背負債務。
集團具有能力「天價」拿地,且資金成本偏低,再融資空間較大,整體信貸風險偏低。因此,投資者可考慮集團的中短年期債券,這些債券的淨到期收益率達到5.0%,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以上內容並非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