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0月24日的年內低位計,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一度反彈22%和16.8%(截至12月5日)。強勢反彈,反而提供一個有利環境讓我們作出觀點上的改變。鑑於風險上升,加上潛在升幅不吸引,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市場和新興股票市場的吸引力都有所下降。本文將會解釋兩個市場評級下調的主要原因,以及投資者如何重新配置其投資組合。
對新興市場而言,今年絕對是極具挑戰的一年。當中,代表亞洲股票的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年初至今已經下跌了近20%(截至2022年11月30日)。雖然筆者今年大部分時間一直看好亞洲(日本除外)和新興市場股票,但由於筆者對中港股市的觀點有變,有需要重新評估這兩個區域型市場的投資價值。
由10月24日的年內低位計,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一度反彈22%和16.8%(截至12月5日)。強勢反彈,反而提供一個有利環境讓我們作出觀點上的改變。鑑於風險上升,加上潛在升幅不吸引,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市場和新興股票市場對筆者的吸引力都有所下降。本文將會解釋兩個市場評級下調的主要原因,以及投資者如何重新配置其投資組合。
對中國股市看法轉為負面 為亞洲和新興市場評級下調的主因
由於中國股市佔亞洲和新興市場較大比重(是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最大權重市場),筆者對中港股市看法的轉變,直接促成今次對兩個區域型市場評級下調的主因。
筆者近年一直看好中國和香港市場,但過去兩年,中國出現內在和外在的結構性因素轉變,筆者也不得不重新審視此觀點。在2020年11月,螞蟻集團的世紀上市計劃被叫停;到2021年7月的教培行業整改,然後到互聯網巨頭的整頓和規範;再到2021年9月出台內房融資的「三條紅線」;投資者已感受到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商」環境有變。
近年來,中央政府更重視國有企業之間的兼併,一些國有大型企業也在近期成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確保「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作用越來越大,這意味着民營企業的空間愈來愈小。這個結構性轉變對中國經濟帶來兩個明顯影響:1)中國經濟可能步入一個低增長期和 2)民營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面臨更大風險。
筆者認為地緣政治風險將會繼續升溫,中美之間將進入一個危險敵對、經濟針鋒相對的新時代。各國重新評估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這種地震般的地緣政治轉變也將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本已受到清零政策嚴重打擊的跨國公司或將生產設施從中國外移以分散營運風險。
考慮上述的利淡因素和風險,筆者認為中國股票現應要計入更高的國家風險溢價。正如上文所言,中國一直是亞洲和新興市場股票指數的最大權重市場,與區內國家有密切的經濟關係。當中國增長前景存在風險,外溢效應將會打擊區內市場。因此,潛在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使筆者對亞洲和新興股票市場的看法變得更加審慎。
此外,新興市場中具投資價值的市場也正在減少,不少市場的潛在升幅因前景惡化而大為收窄。隨着全球經濟正走向衰退,加上高通脹持續,預料企業利潤率將被侵蝕,盈利亦有被下調風險,環球股市將會進一步受壓。
亞洲(日本除外)和新興市場股票的潛在升幅收窄
因應上述風險,亞洲股票的合理市盈率由14.5倍下調至13.5倍,新興市場的合理市盈率由13.5倍下調至12.5倍。同時,由於此前已下調了中國、香港和印度等新興單一市場的預測盈利,故此亞洲和整體新興市場的預測盈利亦一併下調。
以調整後的合理市盈率和預測盈利計算,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截至2024年底前的潛在升幅分別為13%和20%。鑑於上升空間收窄,加上更高的國家風險溢價,筆者認為亞洲和新興市場兩個區域型股市的投資價值已大不如前。
一眾市場評級下調後 該如何重整組合?
目前筆者建議投資者在組合中逐步降低中港股票的比重,以至亞洲和新興市場股票。
在債券基金中,債息經過年初至今的飆升後,不少債券類別的收益率升至金融海嘯以來最高水平,估值變得吸引,投資價值上升,其中一個類別是短存續期債券。考慮到當前的收益率水平,加上主要央行仍會繼續加息以對抗通脹,相信短存績期債券基金值得投資。
在股票基金中,與中國股票相比,美國和日本的投資價值相對提高(日股方面要注意日圓貶值風險,故可考慮美元對沖類別基金)。筆者預期高通脹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價值型股票和商品相關的股票(能源股)將有較佳表現。另外,跨國企業將生產線和供應鏈從中國外移,東盟和印度等市場將會在此趨勢中受惠。